广州展台搭建设计一大型广州展览设计搭建商_广州展会设计搭建公司

广州展台搭建设计一大型广州展览设计搭建商_广州展会设计搭建公司

全   国   咨   询   热   线020-29840768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常见问题

中国会展人才培养现状与路径探讨

文章出处:admin人气: 发表时间:2016-05-09 【

     快速增长的会展产业对会展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相应的会展教育培训市场也非常火爆。据了解,目前院校的会展教育和社会机构的会展培训都在快速增长。据统计,到2008年底开设会展专业和方向的学校(包括本科、高职高专)共有184所院校,其中本科院校37所,985大学4所;仅上海就有10所学校开设本科会展专业。不过,火爆的人才培养市场背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促使我们对中国会展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了思考。

       一、四大问题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很多业界和学界人士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会展人才培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认为中国会展人才培养至少存在着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

       1.会展人才认识的模糊

       造成这一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育体制上的原因,学校的教育制度、课程体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完全的市场化;也有对于会展业认识上的原因,现阶段会展业中,展览业一业独大,于是很多人把展览业看成是会展业,而实际上会展业的内涵也丰富得多;更有会展学科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的原因,由于强调实践性,就使得许多人认为会展工作并不需要高深的理论来支撑,他们只需要掌握举办会展的操作程序就可以了,其实这一认识是有偏差的。会展人才是一个总体的概念,属于多种专业人才的集合。会展活动需要多种类型专业人才的配合,如会展经营管理人才、会展活动总体策划与市场推广的人才、会展活动提供专项服务的人才和会展教育研究人才等。

       2.会展人才供需的错位

       由于会展人才认识上的差异,直接反映到人才市场上的冰火两重天,会展教育培训市场红红火火,但是经过高校教育培养出来的会展专业毕业生在求职时却屡屡碰壁。例如在上海,虽然会展人才紧缺,但不少企业却不太欢迎会展专业毕业生。据2009年首届长三角会展人才招聘会上反映的信息显示,企业一般不太愿意招聘刚刚毕业的会展专业学生,却乐于招用IT、机械、印刷、外语等专业的毕业生。原因现在学校培养的目标几乎都是会展策划、设计和组织这类会展高端人才,这类人才企业需要有限,而企业真正大量需要的展台搭建、展品运输、接待、咨询等操作性实用人才却求之无门。

       3.会展人才结构的失衡

       会展在国外也叫“MICE”,应该涉及到会议、展览、奖励旅游、活动等多种业态,也涉及到策划、营销、管理、服务等多种职能,更有国际、国内等多种形式,目前我国只有展览业发展较为成熟,业态失衡的结果是大量的培训教育机构用国外的参数计算国内的用人需求进而进行人才培养造成结构失衡。例如,英联邦展览业联合会有一个说法,即每增加1000平米的展览面积,可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以此为依据进行预测,上海2008年展览面积597万平方米,会展就业数量可以达到近60万人,即使90%是临时就业,也有6万人长期就业,但是实际上上海只有2.5人从业人员。造成这一结果我认为首先不能简单用国外参数,其次要拓展会展人才就业领域。

       4.会展师资力量的欠缺

       目前,我国会展教育发展很快,快速发展的会展培训教育导致只追求数量,不追求质量,由于众多培训机构缺乏对会展行业特殊性的了解,盲目办学、攀比办学,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会展培训教师会展实践经验不足,教师大多没有从事会展操作的实践经验,重理论轻实践,使课程讲授空洞,没有针对性;教师多是半路出家,什么专业的都有,虽然博士、硕士、教授较多,但多是学习经济、外语、旅游、历史、社会学、广告、管理等。在技能与技巧的训练上时间不够,学员与老师之间难以有效的进行经验交流,难以保证培训效果。

       二、四种培养模式

       在国外,会展教育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会展教育模式也是多种多样,有一些值得借鉴的东西,近年来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了一些探索,借鉴一般教育培养模式和国外会展培养模式以及我国会展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以下四种模式:

       1.校企合作型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我们认为要使校企合作的模式得到真正落实,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开展紧密型合作。“联合培养班”、“企业班”都是很好的做法,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更多地征求企业的意见,在专业设置方面,把市场的短周期性和教育及人才培养的长远性有效地结合起来,使校企合作不仅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还要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解决毕业生的出路、满足社会需求的变化。

       (2)开展制度型合作。校企合作行为应该有法律保证,教学参与、生产实践参与都应该形成制度,有法律保障。例如与会展企业签定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制度上就要保证企业带领学生参观讲解,与会展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交流等,安排广泛的实习活动,为学生创造接触行业第一线和亲身实践的机会。

       (3)开展效益型合作。校企合作双赢的直接表现应该双方都有经济效益,企业没有经济效益就无法生存,学校应该从经济效益中体现自身价值,只有培养出为自己、为企业、为社会创造出价值的培训机构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

       但是由于现在会展企业规模都比较小,所以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2.国际合作型

       由于国外开展规范化的会展时间较早,并且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丰富,所以可以通过国际合作的形式进行人才培养:

       (1)全面合作。同国外高等教育机构、相关国际组织及著名会展企业合作培养,吸收先进的办学经验和教学体系,充分占有行业信息,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学生有机会到国外直接学习和实践。

       (2)引进“外脑”。目前本身师资力量不够,要借外脑。广泛招聘吸引国外高素质会展专业师资人才来讲学。应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提高会展人员的业务水平。如选派专业人才到国外培训,或聘请国外著名会展专家来讲座和指导,吸收国外先进的理论和实践,学习他们举办和组织会展的经验,加强与国外会展业的交流与沟通。

       (3)师资培训。师资状况是决定会展教育成败与否的根本,没有一流的教师,就不会有一流的学生。有计划地选派高校会展教师出国培训与考察,系统掌握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培训方式;同时走出去,送教师进入大型会展机构工作,了解整个会展活动程序,提高会展实践水平。

       许多培训机构进行了会展国际合作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一合作成本较高,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关键字: 中国,会展,人才培养,现状,与,路径,探讨,快速,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020-29840768

手机:15975558396

邮箱:sczhanlan@163.com

地址:广州天河区珠吉街东横三路8号广桥商务园B栋4楼401

在线客服
  • 潘经理(微信同号)
  • 手机:15975558396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