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纸板搭建纪念展厅结构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重庆晨网记者 王鑫 5月16日17:58报道)16日,第三届重庆大学“纸板建构季”活动在该校B区举行,重大建筑城规学院的大一学生和来自重庆一中等5所中学的学生一起,进行了近8个小时的组装,搭建成32个风格各异的建筑设计作品。
学生从防空洞、历史图片获灵感
“我们最担心的就是中途会下雨,好在出太阳了。”16日下午2点多,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大一学生夏天说。
在第三届重庆大学“纸板建构季”活动现场,记者看到,200余名学生化身 “建筑工人”,他们使用纸板、竹篾、木条等建筑材料,通过胶带、图钉、麻绳等黏合固定工具,紧张地进行着“施工”。
夏天指着一座长3米、宽2.5米、高2.5米,可容纳8名成人的不规则建筑模型——“断臂残垣”说:“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马上又要到6?5?重庆大轰炸纪念日,铭记战火带来的灾难和重庆人民在抗战中的不屈精神,是我们的作品表达的设计理念。”
“断臂残垣”由200个60厘米长的纸质三角锥构成,错落有致。他们的作品造型灵感来源与重庆大轰炸的历史图片,城市被破坏,满街断臂残垣;错落有致的三角锥组合,则是寓意着重庆人民在灾难中顽强不屈。
现场作品中,还有学生从防空洞获得灵感,用竹篾打造的“隧”作品。“隧”的外形 “两头大、中间小”。其设计者之一高秀幹介绍,“隧”通过洞体形态的外化、扭曲,重塑了防空洞复杂的空间结构。而“洞内”竹片内壁熏制后的灼痕就如同轰炸机留在被毁建筑上的斑驳焦土,也是寓意大轰炸罹难者的绝望痛苦。吉悦说,竹条设计消除封闭空间的压迫感,打开了幽闭空间,光影通透,寓意着残酷战争背后,重庆人民依旧满怀期待,这片永远热土生机勃勃。
天气晴好今日继续展出
据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副主任闫波介绍,重庆大学“纸板建构季”活动今年已是三届,学院210余名大一学生和来自重庆一中等5所中学的高一学生同场竞技。
“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让学生以此为主题,设计出巧妙的展厅结构。”闫波表示,跟前两届相比,今年新增了竹构组和木构组。因为是首次尝试,这两组建构的模型与实物的比例为1:2。
本次活动,每个组要在8个小时内组装好作品,使用材料不能超过学院提供的总量。例如,纸构组使用的材料为每块重2.1公斤的硬纸板,每个组使用的纸板不能超过60块。
闫波说,学院希望借此活动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如果今天不下雨,学生的作品将继续在B区入口处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