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E国际学校择校巡展
5月6日,沙尘暴过后的北京天气晴朗,继上海、广州举办之后,“TIE国际学校择校巡展”在北京圆满落幕。此次择校巡展是由新浪教育、大树教育和新媒体“国际学校家长圈”联合举办。活动当天,近百所国际学校参加了展会,大约有三千多个家庭前来咨询。来自北京的多所著名国际学校代表和家长代表,在展会分享了他们在国际教育领域的经验。
当前,随着国际学校的“野蛮生长”,家长选择国际学校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展会现场互动火爆
异地学校家庭参展 更有专家面对面咨询
为孩子选择国际学校是家长的一场修行。从早上八点半到下午四点半,很多家长一直坚守在展会现场。李女士的孩子想从公立学校转入国际学校,她已经跑了很多个学校,“展会上有这么多学校,能够拿到一手齐全的资料,不用太折腾去各个学校。”
展会现场设置了专家咨询区,家长咨询场面十分火爆。校长助理、升学指导教师李锰,挑战者联合学校创始人马成、新浪教育家长课堂特约专家、盛博优联合创始人黄德容等5位专家,针对家长们关心的择校、留学、规划等问题,分别为现场多位家长做了咨询。

另一大亮点是许多新的国际学校来参展,比如赫德学校、天悦学校以及凯文朝阳校区等学校。国际学校秋季学年招生正在进行时,由于家庭和孩子的多样性,各学校的招生名额暂时在滚动状态中,今年国际学校招生异常火爆,很多国际学校名额已经招满,还有部分学校正在进行最后一轮招生。关于目前的招生情况,世青学校招生负责人说道,“学校现在只剩下6、7、8年级还剩下不到10个名额,小学还有不到3到5个名额”。
择校转学还需家长“帮”
要考虑孩子的诉求 更要注意考察学校
家长的问题非常多,现场新浪教育总监梅景松女士为我们分享了家长最关心的七大问题,比如国际学校学什么,国际学校的学费,如何选择国际学校等。国际学校家长群的家长们自发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程录音,向未到现场的家长进行分享。
如何入学、转学挑选合适的国际学校?更多的家长,习惯了“管理”孩子的一切,而忽视了孩子本身的特征和需求。新东方国际学校校长王鹏说,“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诉求,要培养孩子的思维、表达、合作、体育等能力。”
关于孩子择校的问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谢强提醒家长注意,从入学难度、毕业生录取情况、对方师资、校风管理、课程水平等五个方面考察国际高中。他向现场的家长朋友分享干货,建议家长需要注意:中外双文凭无实质意义,直升项目须关注合作学校,选择2+1项目可能会耽误申请大学,最好选择专业人士指导升学。

走国际教育之路
要做规生涯划 更要有中国魂
走国际教育之路,并不是一条容易的路,非常考验家长和学校。北外课程中心曹文教授认为,要培养“有故事的孩子”,“孩子小时候,阅读就是阅读,不要总惦记着考孩子,”家长必须要从学前班就开始关注孩子的英文语言学习。
教育的优势在于,有前瞻性地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新府学外国语学校创始人卢振虎也提出,要提前做好对孩子的规划,“让孩子出的去回得来,出去能够扎根国外,回来能够找到好工作不啃老”,让孩子成为“世界公民”。
如何规划孩子的健康成长之路?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副校长郭利军提出,必须做好孩子成长的“长线规划”,在小中学阶段掌握孩子的成长规律,进行目标倒推。

实际上,国际课程进入中国,真正将课程按照国内的实际“落地”非常重要。国际课程的学习,如何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校长、书记刘彦提到,要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积极性,尤其是要吸收国际课程的精华。
要培养国际竞争力
不仅要学习知识 更理解知识为我所用
国外课程的学习,最好的状态是能够很快的适应国外留学,如何能在国外的大学里游刃有余,顺利完成国际大学的课程,北京市鼎石学校招生主任Rachael Beare 分析了中美教育学生的区别,中国孩子必须具备以下特征才会在美国受欢迎,第一是独立自主,第二是学习知识中产生自己的想法,国外教授更感兴趣的是孩子会产生什么问题,孩子如何拓展理解问题,以及在新环境中应用新知识,第三是学术诚信。当前,全球一体化趋势明显,学生要把自己塑造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人,TBI国际教育集团创始人刘恋认为,只有受到中西教育、家庭和学校共同的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人,才能在国际上有竞争力,这样的人才应具有“国际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