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博物馆推出三大展览贺春节
为丰富广大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更好地发挥博物馆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功能,天津博物馆汇集优势馆藏,于昨日推出《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京津冀历史文化展》《镜影——天津博物馆藏古代铜镜展》《晚明绘画作品展》三大展览。展览集中天津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馆藏精品,在春节期间为观众献上一场精彩的文化之旅。
汇集三地精品文物 展现京津冀历史文化
由天津市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主办,天津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河北博物院承办,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房山区文化委员会、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协办的《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京津冀历史文化展》,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为主线,汇聚三地珍品文物,展现三地历史渊源,是观众熟悉京津冀地区历史文化,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内容的良好契机。展览分为“地缘相接 多元汇聚”“慷慨燕赵 文化一脉”“北疆重镇 争雄天下”“辽金建都 推进一体”“畿辅之域 协同发展”“风气初开 互需互补”六个部分,共展出文物231件(组),年代跨度从新石器时代至清末民初时期,类别涉及陶器、瓷器、丝织品、金银器、青铜器、玺印、古钱币、玻璃器、玉石器、书画、文献等。品类丰富,精品迭出。此次展览设计搭建最引人注目的是河北博物院收藏的长信宫灯和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伯矩鬲展品。长信宫灯通体鎏金,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代表了汉代造灯艺术的最高水平。据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长信宫灯只对外展览两周的时间。伯矩鬲在西周燕都遗址出土,被列在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清单中。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经常会看到用牛纹来装饰,但像伯矩鬲这样全身有七个牛头纹饰的还是非常罕见的。这件鬲的盖内和颈内壁铸有相同的15字铭文,记录了一个叫伯矩的贵族得到了燕侯的赏赐,为了纪念这个荣耀的